Fri03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Art News Latest News 书法传承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

书法传承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

Article Index
书法传承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
书法不濒危,何以入名录?
成功申遗体现中国书法界的团结
更重要的是传承和保护
All Pages

9月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书法”名列其中。

“中国书法申遗”项目申报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在当天的博客里写道:“尽管我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也设想过如果……但我还是在心底祈盼世界能够给中国书法一个惊喜。”

“如果说近几十年来,只能有一件大事载入中国书法史,那么我相信这件事应该是书法成功申遗。”李胜洪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的确如此,书法申遗受到书法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中国书法界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和历史使命。


书法不濒危,何以入名录?

在一般人看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濒于消亡、亟待抢救的文化遗产。中国书法的现状和境况似乎较为乐观,全国性的“书法热”仍在持续,号称书法家的人士成千上万,各地的书法展览此起彼伏……与古琴、昆曲等传承濒危的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如此红火、热闹的书法有必要申遗吗?

近年来,韩国对于申遗非常积极,除了将“端午祭”申遗成功外,一度传言其计划申遗的项目包括书法。2008年两会期间,上海作家赵丽宏提出了“将中国书法艺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和提案,引起文化界的热议。

有人说,书法是中国的东西,不需要联合国和别的国家来肯定。还有人说,书法不像大熊猫,没有濒危。针对这两种观点,李胜洪解释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认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濒危、亟待抢救的项目,一种是历史悠久、非常优秀而有民族特性的项目。书法属于后一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而中国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点、历史悠久并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符号。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陈洪武表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符号,是维系东方艺术审美的一根重要缆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绵延不绝的象征,是具有古老文化特点的“活”的显现。书法申遗成功,其特别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汉字书法艺术持久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的认可,而且还在于把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艺术推向全世界,促进汉字书法艺术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成功申遗体现中国书法界的团结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赵丽宏呼吁书法申遗时,中国书法院的申报材料已经报到国家。当年6月,汉字书法被正式宣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也被国家确定为书法传承与保护的直接责任单位。

中国书法院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 一直把书法的学术研究、传承和保护当作最主要的工作。“2005年,我们就注意到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第一批名录中,中国只有古琴、木卡姆等4项申报成功。我们那时候就在思考: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是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紧紧相连的艺术,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种遗产有没有可能、需不需要去申请保护?能否成为联合国认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胜洪说。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领导的倡导和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的指导下,2005年年底,中国书法院将此课题立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资料准备等一系列工作。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法院开始联手配合,为中国书法申遗共同努力。沈鹏、欧阳中石等老一辈书法家也对书法申遗十分关注。

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文本要求极为严格,申报在具体工作中面临很多难题。2008年夏天,他们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写好复杂的文本、完成宣传片的脚本,拍成片子,并翻译成英文、法文,完成了一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撰写文本时,怎么表述,多少字数,英文解说必须与汉语解说时间相同,超一秒钟都不行,只能从头再来。在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吃饼干、方便面充饥,晚上睡在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次委托的评审推荐委员会没有中国的评委,而且这些评委大都没有东方文化背景,完全不知道中国书法为何物。因此需要通过申报材料,特别是10分钟的申遗片打动评委,让他们觉得,这是人类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难度非常大。

“中国书协分党组和主席团十分重视中国书法的申遗工作,在张海主席和赵长青书记的直接指导下,将此项工作纳入到中国书协重要的议事议程之中并着力实施。”陈洪武说,中国书协依托拥有的丰富资源,联合各方力量,齐力推进,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展开调研论证和立项工作,参与撰写修改详细的申遗报告及相关文本材料。中国文联对该项目给予了经费上的大力支持。

李胜洪表示,申遗过程体现了中国书法界空前的团结和力量,让人十分难忘。“没有团结、没有优势互补、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书法申遗就无法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传承和保护

申遗决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名目,给中国书法贴上一个“非遗”的标签就万事大吉。“比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国书法申遗工程结束了,也意味着中国书法保护工程即将开始。”李胜洪在9月30日的博客里如是作结。

李胜洪对记者说,申遗成功意味中国书法事业有了一个新起点和发展契机。国家的重视、人类自身的重视、书法界的关注,这让中国书法的繁荣和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但中国书法表面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潜在的危机。

“从艺术本身来讲,现在恰恰是最不容乐观的时候,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书法过去在历史上一直是精英文化,现在已经趋于大众化,这是按照社会规律,而不是艺术规律形成的局面;好字卖不出好价司空见惯,社会上对书法艺术没有评价标准,不知如何区别好坏;缺乏书法批评,只有表扬和自我表扬、吹嘘和自我吹嘘,没有真正的艺术批评是很可怕的……”

作为国家级的书法传承与保护责任单位,中国书法院目前正在酝酿启动中国书法保护工程。李胜洪说:“因为这个工程关乎书法传承和发展,单靠我们一家来做是不够的,我们希望书法界团结起来,还有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形成一个由国家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这是申遗之后真正落实其意义的当务之急。比如确定中国书法保护工程的重点单位以发挥示范作用;建设中国书法资源信息数据总库;开展国际间的书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书法进大中小学课堂,同时开展书法学术研究、促进书法创作、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

陈洪武透露,按照申遗要求,中国书协将逐步有计划、高质量地推出书法传承和保护单位等命名工程,充分发挥各地区书法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为书法的观摩学习和收藏保护创造硬件设施。

作者:续鸿明 鲁娜


Related news items:
Newer news items:
Older news items:

Last Updated on Thursday, 05 August 2010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