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0328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Error
  • Error loading feed data.
Back Forum Forum Home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汉代玉凳让文物鉴定界再陷窘境
(1 viewing) (1) Guest
  • Page:
  • 1

TOPIC: 汉代玉凳让文物鉴定界再陷窘境

汉代玉凳让文物鉴定界再陷窘境 12 years, 1 month ago #685

  • sunny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Posts: 119
  • Karma: 0
去年媒体爆出骗贷国家数亿贷款的“金缕玉衣”事件过后不久,2012开年,中国文物市场又上演了一台新的贺岁大片——“汉代龙凤纹玉凳梳妆台”以2.2亿人民币的天价,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破纪录成交。

  据拍卖公司介绍:这套玉器“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是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只要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也会知道,汉代人都是“席地而坐”,当时还没发明这样的凳子。按照通说,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尔后逐步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渐盛行。虽有一说汉代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也是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再说,似这般大件物品在汉代等级森严,能有此物者恐怕也是达官贵人,私家传世不可能,若是出土之物势必为大墓之陪葬品。而依据相关规定,拍卖公司的拍品预展前须经文物部门审核,真是出土之物能通过审查?换句话说,文物部门已变相认定此拍品是普通工艺品而已。

  由此可见,此件打破中国玉器拍卖最高记录的“汉代造”只是一件“造汉代”的赝品罢了!那么,拍卖公司高调拍卖这件“珍贵汉造文物”的依据是什么呢?据该公司透露:此件拍品由故宫(微博)研究员、我国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周南泉先生等人鉴定认定是汉代玉器。于是,又一出天价赝品案爆出。

  仔细分析“金缕玉衣”和“龙凤梳妆台玉凳”这两项同属“造汉代”的文物赝品事件,它们有几样相同的属性:

  1.被仿造的玉器年代同为“汉代”,且为大件物品。

  众所周知,战汉两代是中国玉器的顶峰时期,无论从出土玉器的数量还是出土玉器的精工巧作,其艺术水准至今无类可及,由此导致的天价理所当然,后代均使造假骗利者趋之若鹜。

  2.两事件所涉及的主要专家杨某、周某均属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顶尖级的玉器权威专家。

  3.两事件所涉及的玉器成交金额都是数亿元人民币。

  4.两事件的受害人似乎都有难言之隐。

  金缕玉衣的受害人为国家,至今对错误的鉴定与谬误的估价无人追责。“汉造玉凳”虽经媒体如此喊假,此事件受害人照理该出面讨公道了,但却至今尚未露面、悄无声息,难闻其声,更难知其人。于是有人推测:是否又是拍卖公司时常上演的假拍拍假、天价洗钱的闹剧?最终结论尚不得而知。

  “金缕玉衣”和“龙凤梳妆台玉凳”两事件所透露出来的难言之隐:

  1.中国文物鉴定业已陷入万劫难复的困境。

  近30年的全民收藏运动导致中国文物市场上的赝品逐步实现高科技制假、高手段营销、高利润回报,而国家的文物鉴定体制落后——没有完整的鉴定体系,没有不同类型文物的鉴定标准,更没有科学权威的鉴定机构,只有或跟不上形势、或“向钱看”的鉴定专家,由此导致的鉴定业丑闻已是隔三差五屡见不鲜,中国现存的文物鉴定机构实际上已经由于其主要成员失去公信力而名存实亡。

  2.与文物市场和文物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随之坍塌,成为一纸空文。

  由于文物鉴定机构的瘫痪,相关法律,如《文物法》、《拍卖法》及其操作细则,失去了法律指向的明确目标,对涉法对象真伪莫辨,何以执法?这些年一些文物走私案、拍卖赝品案几乎大多都陷入无判或朝判夕改的困境。就说眼下这两件玉器案件,尽管造假迹象明显,但正如拍卖公司负责人所言:“有哪个机构、哪个人能拿出十足的证据说它是假的、是赝品?”此话虽有些强词夺理的味道,但确确实实道出了中国文物市场的十足乱象!

  3.“假作真时真亦假”。

  为了掩饰无能无知,部分被收藏者称作“砖家”的鉴定者对所有民间的藏品都说“No!”一概否定,导致大量民间收藏的国宝珍品被当做赝品、工艺品公然走私出境,被外国博物馆大量收藏。

  我对中国文物市场乱象的两点质疑:

  1.为什么国家文物主管部门面对文物市场如此乱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别说拿出什么治乱之策,连是非曲直都不言不语不表态?

  2.“金缕玉衣”和此次“汉造玉凳”事件导致了国家和买家蒙受数亿元的重大财产损失,而我们的法律为什么对此不管不顾?是有法不依还是有法难依?不依应追责,难依应修改法律,或强迫性提高执法水准。

“金缕玉衣”案:商人谢根荣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后请专家作价24个亿,折射出其目的有二:首先是自买自卖,明面上是花巨资买了古董,暗中将所谓的“购买款”转移他处;其次是为骗贷做准备,有24亿元估价的天价古董作抵押,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任,贷款会因此容易很多。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