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0328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Error
  • Error loading feed data.
Back Forum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实践与思考:中国书法在美国 - 美国·屠新时
(1 viewing) (1) Guest
  • Page:
  • 1

TOPIC: 实践与思考:中国书法在美国 - 美国·屠新时

实践与思考:中国书法在美国 - 美国·屠新时 13 years, 1 month ago #297

  • dingbusan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读书解惑
  • Posts: 240
  • Karma: 1


  摘要:中国书法能否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本文作者以在美国大学多年书法教学的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向国内同行介绍美国大学生学习中国书法的状况。文章强调:中国书法走向世界,不仅要有理论探讨,更需要书法向西方传播输出的长期的实践,这将是一条极具潜力的文化艺术交流的独特管道。通过大学讲坛传播中国书法,意义深远;国外需要合格的书法教师,需要广泛多层次多样式的中西对话,这也有利于中国书法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全球视野,对中华艺术的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独特魅力美育美感中西平等对话文化自信国际空间

  在世界的东方与西方,许多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在艺术种类和样式上大多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例如:文  学,美术,电影,戏剧,雕塑,诗歌,舞蹈,服饰,等等。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却是一个例外。

  中国书法能走向世界吗?西方人能够理解欣赏那“有意味的形式”的汉字之美吗?洋学子能够以书法来创作艺术作品吗?其中,我们能否得到跨文化对话的启示?

  一批在美国大学开设中国书法的老师,正在默“墨”耕耘和实践。

  中西对话:书法教学走上美国大学讲坛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王方宇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中国书法课,开创了美国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的先河。以后,陆续在纽约州立大学等校区有少数华裔教授开设过中国书法介绍课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市场的开放,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世界的影响力日增,大量华人知识分子走进美国的科技、文化、教育领域。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与其它文化相比,与任何其它时代相比,形成一股强劲而迅猛的发展势头,全美三千所大学有1200所以上开设了中文、中国历史、中国政治经济和东方艺术史等课程。相继而起的是,中国书法也逐渐在美国高校被认可成为一门正式选修课,也有学校在未将中国书法列为正式课程前,特别请专家教授举办中国书法讲座与书法展览,受到师生的广泛的欢迎。有的学校将其归入东亚系或语言文学系,也有的学校将其归入视觉艺术系。这是在美国校园内前所未有的一波中国文化艺术新潮。欧洲也亦然,熊秉明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在法国大学搞过一次想象力调查,“你想学什么?”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要学中国书法”,可见一斑。

  1998年4月,在晋聪教授的倡导和组织下,首届汉字书法教学国际研讨会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正式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的两百多名学者和教授,及书法艺术家聚集一堂,共同交流探讨书法教学的方法、规律、心理和其文化意义。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在汉字书法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标志着汉字书法教学开始走向各国校园和国际学术界。

  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次研讨会第一次将在西方、在美国这一非汉字文化系统领域内的书法教学工作者联成系统,开始联络和形成学术组织,开始研究对没有东方文化艺术背景的西方学生的书法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这也意味着试图把中国千百年来私塾式的,个别传授的没有公开、统一方法的书法教学,提升发展到与西方大学教学接轨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学术层次,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在此基础上,2000年7月,第二届汉字书法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加州大学长堤分校举行,这次会议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并注重东西方艺术的异同之点,书法创作交流运用了多媒体形式有创新和突破,从而也把汉字教学国际学术活动定期化。至今为止,汉字教学国际研讨会已举办了五届。

  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在美国大学里正式开课的中国书法课程的约有三十所左右,不同程度的受到学校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晋聪教授在马里兰大学开设的中国书法课二个班,学生高达七十多人,学生十分欢迎程度。李三宝教授在加州大学长堤分校开设的书法课也被学校学生推崇喜爱。白谦慎先生也在波士顿大学开过书法课,芝加哥大学、罗革斯大学、瑞得福大学等都开设了中国书法课。以文学和艺术系享有盛誉、中国学者梁实秋、闻一多、李泽厚等先后上课授课的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College),2002年秋季起由东亚系和艺术系联合开设“中国书法艺术”课程;笔者成为该课的开创人和课客座教授。大多数开设了中国书法课程的学校,普遍地受到学生的青睐,很多学生从此爱上了东方艺术,书法课成了他们了解东方文化的启蒙课程。纳罗帕大学已开设中国书法与文化课多年,应学生们的多次请求,从2002年秋季起,学校批准开设了“中国书法提高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资深中文教师,经过三年的校内力争和积极筹备,将在2005年秋季正式开设中国书法课程。

  在美国大学教学的实践证明:中国书法教学在美国作为一门正式的选修课程,完全有教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有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中国书法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历史,东方的审美方式与视野,可以沁入人心影响内在气质的人文美育,是一门今后若干年内在海外会有相当规模发展的极有潜力的艺术课程。

  特殊的学生:美国大学的书法教学

  从1997年秋季开始,笔者在科罗拉多州的纳罗帕大学(NaropaUniversity)开设了“经典中国书法”(TraditionalChineseBrushstroke)课程,在科州当地的大学课程中,这还属首创。这是一门设在视觉艺术系(VisualArtDept.)的选修课,3个学时,共15周,每班学生10-15人。从97年至今,已有两百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教学实践证明,美国的大学生没有中国文化的背景,之前没有学过中文,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学习,在学习书法史和训练使用毛笔的同时,学习汉字和成语,他们完全可以理解接受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书法艺术,并以此为基点和管道,很多学生开始喜爱中国的文化艺术。几年来,纳罗帕大学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艺术作品展”上,中国书法班的学生们创作的中国书画,总是成为一道颇具特色的风景线。教务主任高兴地对我说:”“你的课得到学生的欢迎与称赞,我们为有你的教学而庆幸。”

  从2002年秋季起,ColoradoCollege的‘中国书法与文化’课,有十多位学生登记选课,这也是这家百年名校的第一回。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的选定

  作为一门介绍东方艺术的课程,笔者认为,应把中国书法的经典传统、美学观念、用笔技法传授给学生。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文化背景,来确定这门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所以,在课程中以中国历史为背景,以文化为统领,从汉字的象形文字开始,让美国学生体会何以书写汉字成为一门独具魅力源远流长的艺术。在课堂上以讲课和练习并重。在学习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先,基本掌握中国毛笔、理解汉字间架结构的平衡与汉字之间的组合和谐,为西方学生新开一道艺术之“门”,作为此课的教学主旨。

  教材的选择,我选用了蒋彝先生的《中国书法》(ChiangYee:ChineseCalligraphy--AnIntroductiontoItsAestheticandTechnique,HarvardUniversityPress)一书。这本书虽然出版年代较早,但其突出优点是以非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为对象,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而准确的介绍。特别是对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观念的介绍,中国书法和其它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多有所涉猎,同时也对书法的技法和间架结构作了阐述,并贯穿于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虽有其局限性,还是本好的英文教材。

  但是,作为一本教材,提供给初学学生临摹的字帖、墨迹不够,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我又在课堂上补充编发了一份专供学生临摹学习的楷、行、草、隶等诸字体字帖,这本字帖不求字数多,而求有代表性,力争把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几位书法家的著名碑帖的一小部分字选入,同时也注意字意的选择,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概念和成语短句。

  在学习书法的基础上,还提供一些竹、兰、梅的中国绘画临摹样本,在课堂上,共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使用毛笔字的过程中,理解“书画同源”的含义,用相同的纸与笔,学习中国的水墨画,理解梅兰竹菊的人文喻意和文化哲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性领悟,字与画的结合,是学习掌握中国毛笔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效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这本供学生临摹和参考的辅助教材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手“心”同用勤练和领悟并重

 对美国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是第一次使用毛笔,第一次接触中国汉字,很多人是第一次上和中国文化有关的课。因此,在教学要求和方法上与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的人学习书法是不同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最初的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与美感,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持久的求学动力。因此,练习中严格要求,热情鼓励,又让学生在老师示范中发现新奇和美感,激发兴趣。从执笔开始,到八个基本笔划的书写,指导老师须在课堂上作耐心的示范让学生和手把手的教学,严中有乐。特别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最初的一两周时间内,用正确的方法执笔,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在课堂上练习,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学习书法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掌握不住柔软的毛笔,有些学生容易沮丧而因此放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课后至少练习十页。在下次上课时,将每个学生的作业贴在墙上,课堂讲评学生作业,指出其中的毛病和原因,并大力表扬练习认真而有才气的学生。课堂现场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贴在墙上的习作相互投票,评出“最佳作业”,老师发给有中国艺术特色的小奖品。这一方式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使学习努力的学生得到褒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书法作品美与丑、好与坏的评判鉴赏能力。马修是来自欧洲捷克的学生,他对中国书法课情有独钟,他的练习作业数量最多,写得最认真;他的期末作品在学生展上受到一致好评。他在他的论文中写道:“中国书法的训练,是直接指向心性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书法使我内心平静,开发我的内气,理解「道法自然」,而这些高深的学问正是西方文化中所缺少的,书法给我补上这一课。”

回复: 实践与思考:中国书法在美国 - 美国·屠新时 13 years, 1 month ago #298

  • dingbusan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读书解惑
  • Posts: 240
  • Karma: 1


  指导老师课堂书写示范,是学生学到技法、感受书法美感的主要步骤。同时,“手把手”的书法教学,是受学生欢迎并有效传递用笔方法的,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毛笔在运行中的速度、墨色的枯与湿,感受脕力与运气。在课堂上,从基本点画学起。我轮流给每一位学生纠正握笔方式,手把手地让他们感受毛笔在纸上的磨擦运送。既要规范训练,帮助每一个学生走过最初几周使用毛笔的艰难期;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与得益。每次上课,我安排让每位学生至少有五次以上“手把手”的接触机会,教他们运笔和汉字间架结构。特别是在每次新字体教学时,学会正确的的运笔方法很重要。

  从教学提纲到每堂课的实践,把中国书法课置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教技法,更教文化与历史;教握笔、运气,更教中国的辨证哲学观;教汉字的书写规律,更教东方文化的美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一步加深理解东方艺术的内涵。在临写练习的同时,阅读教材有关的章节,也是课后的一个重要作业。在课堂上以示范、举例和作品分析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精义和艺术特征。理解感悟是重要的一环,但这必须和坚持练习结合在一起。没有足够练习为基础,中国书法的很多美学观念他们无法理解和体会,但是只是练习,若仅仅把书法重复为描摹写字,没有理性的提升和领悟,同样不能把书法这门课的内涵真正学到手。在课堂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图片投摄、计算机查询等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内,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一些中国文化与历史,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现状;在书法学习中,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共鸣与获得新知的快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东方艺术,是不可缺少的“字外功夫”。

  三、在中西比较中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力

  在书法教学中,穿插比较中西方艺术,比较观念与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开掘美国学生固有的西方文化艺术背景与知识根底。让学生在比较中辨识,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加深对中国书法笔墨的理解,提高眼力。

  在教学过八周之后,特别设置一堂“中西艺术比较”课,以作品实例、使用工具、美学观念等方面分析比较,加深学生理解,比较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画作与中国书法的联系与区别。西方艺术注重表面视觉的美,绘画突出透视与逻辑,东方艺术则更表现文化与人的内心精神。中国的美学思想,独特的毛笔和纸墨,给予美国学生新的知识和理论框架,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套新的方法和审美参照系;因而他们能够作中西方艺术、方法、价值观的比较,开拓了学生“东方与西方同构世界”的视野。

  让洋学生得有机会体会东方文化中精、气、神的实际意义和具体表现。理解“心”与“手”的相互关系,以及训练与感悟的关系。然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挖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艺术潜力,创作中注意调动他们固有的艺术审美力,往往能激发出他们思想的灵感,会产生东方学生所不具备的独特思路,这有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在学期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创作各一幅书法和水墨画作品和五页以上学期论文。每次学期结束时,完成论文让学生回顾总结,理解孔夫子的“温故而知新”。学生们完成的书画作品也都凝聚了学生的心血,都比平时的练习大大提高了一步。创作本身是教学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得到自我训练、发现自己。一位学生说:“我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而骄傲!是中国笔墨给我灵感,书法,她将伴随我未来的人生”。

  交汇与互补:洋学生缘何爱上中国书法

  科罗拉多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约罕娜,从2002年开始学习中文,当中国书法与文化课程在学校第一次开设的时候,她就注册上这门课,她的中文名字叫金晓阳。在课堂上,她第一次开始用毛笔书写,学得非常认真,每一次的作业完成得最多最好。当她完成了第一学期的书法学习之后,她写的的书法论文标题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她在论文中,从王羲之到清朝邓石如等多位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在不同的书体中描述介绍,还特别在专业网络上选取了真草隶篆的书法样品,呈现在她的论文中。在论文中写道:”学习中国书法历史,我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写汉字从由困惑变成一种愉悦,增加了学习中文的兴趣,为我开启一道艺术的大门,促进我将要继续把中国书法学下去”。金晓阳从2002年秋季一直到2004年春季,她参加了每一学期的书法课程学习,她的认真刻苦和天赋,使她在两年之后写了一手干练的中国毛笔字,且真草隶篆都有涉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下,她在2004年6月的毕业典礼之前,在校园里举办了一次个人书画展,她的二十多幅中国书画作品,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赞赏。学校校长特别为她颁发一笔奖学金,奖励第一位办中国书画展的在校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她荣获“亚洲研究”最佳学生奖。金晓阳在展览会上特别送给指导老师一张纪念卡片,上面写道:“我由衷地热爱和敬重中国书法,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谢谢你!”

  恰尔希是一位心理学专业的科罗拉多学院的女学生。当金晓阳最后一个学期学书法的时候,和恰尔希成为同学。她是一个来自加州的白人学生,没有任何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基础,但她具备了西方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当她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的时候,就显现出她的灵气和才能。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重点对她辅导,提供更多的学习练习资料。她看到金晓阳的书法作品,下决心说:“我也一定能和她写得一样好”。她说到做到,平时勤学苦练,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尤其可贵的是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份独特的领悟和锺爱,她在阅读了有关书法参考资料后,很有体会地说:“我对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方法和艺术样式非常喜欢,那是在英文世界里所没有的。毛笔的线条和汉字的结构,把艺术家的性情和情感融入在作品中,它能表现一种人内心的精神”。“我虽然没有学过中文,一开始的时候对文字的结构和毛笔很难把握,最初的老师的指点和示范非常重要,书法的美,有时是一种隐藏在字后的美,需要点拨和引导,入门之后就有一番别样美丽的天地。”恰尔希也从那时起,连续三个学期学习中国书法。在今年学院的春节晚会上,她表演写书法“新年好”的节目,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一些中国同学看到她写的书法作品,感慨地说:“写得真好,她激发我们都想来上书法课。”恰尔希表示,只要她在大学一天,她会把书法作为一门持之以恒的课程学下去。学中国书法,她说得到了高出预想的“超值收获”。上个学期,她还就中国明末清初的诗人书法家徐渭为题,收集资料,写了一篇题为“徐渭和他的书法精神”的英文论文,成为她亚洲研究的专题报告。

  弗瑞斯特是纳罗帕大学的学生。他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上书法课,现在已经完成书法提高班的课程,对书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是学校的秘书,五年前她作为在校职员选修了中国书法课,弗瑞斯特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他在家中看到母亲练习写毛笔汉字,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对那支柔软的毛笔写出优美线条和文字,产生了特别的印象。当他成为纳罗帕大学的学生之后,就选修了中国书法课。他很努力,也对中国文化哲学有所偏好。他把学习中国的比道德经和有关哲学观念,融合到书法学习中去,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哲学内涵。他以道德经为内容创作的一幅书法条幅,在学校的学生艺术展上广受好评。他用大笔书写的对联,也体现出一种青春的气脉和豪爽精神。两个学期的学习,加上假期内不间断的练习,使他对中国书法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和训练,弗瑞斯特在学期论文中写道:“我也曾经学过英文的书法(calligraphy),那是用一种特别的笔写的英文美术字体,有时也有一些颜色和图案造型。当我学习了中国书法之后,我体会和比较两种不同的书法,感觉中国书法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它展现出中国艺术的简洁性而又变化无穷的魅力。它的每一根不可重复的线条,多是艺术家那时那地生命状态的记录。由此,我也体会到毛笔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它的独特功能足以让它在历史上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未来。我为我选择的中国书法课而感到庆幸。”

  努力与期待:开拓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受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之任,笔者于2005年6月组织率领了美国大学教师书法访华代表团,与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的师生和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和进修学习,这是中美教育史上的首创,得到了很好的互相了解和促进的效果。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特别为此次中美书法教师交流活动题辞:“中国书法走向世界,需要教学以及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沈鹏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海外的书法教学和创作。这一教学互动,也给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和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某些新的信息和启示:即中国书法课程正在海外大学的逐渐推广和拓展,一方面为国内的书法专业,研究机构和有关出版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书法的未来发展显示了一个全球性的更宽广的空间。教育,是书法文化输出的可行管道。海外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有创作水平、有外语授课能力的书法教师。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文化对话,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时代。中国要成文化大国,应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和对中华艺术的自信,确立全球视野的跨文化对话的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有计划有部骤的文化传播事业。中国书法要作为中华文化名牌和“良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使命感的文化传播队伍,致力于长期的准确的传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和展览,和西方艺术形成良性对话和互动,可以让更多的没有东方背景的人领会和欣赏中国书法,让中国书法逐步确立一个世界范围的美学座标,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