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041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Forum
Welcome, Guest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 Page:
  • 1

TOPIC: 小楷书法艺术漫议

小楷书法艺术漫议 13 years, 3 months ago #137

  • dingbusan
  • OFFLINE
  • Administrator
  • 读书解惑
  • Posts: 240
  • Karma: 1
作者:云平  
  楷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维系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承载着延续中华文明的功能。小楷是相对于中楷、大楷而言的,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了解小楷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们系统地探索书法艺术的共性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楷书的定型,不仅结束了中国文字漫长的演变历程,同时也把中国文字从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

  小楷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成形、完善于魏晋,它是由当时的通行文字汉隶以及随后出现的章草逐渐演变而来,并且在使用中愈加显现出楷书的特征。其中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把汉隶、章草的结构由纵势长方变为方,继而变为扁方,字的结构也由多样化相对统一于中宫收紧,左右向外开张;二是典型的汉隶波、挑笔画形态在一点点地弱化,渐次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态。尤其是钩、撇两种笔画新形态的出现,与隶书钩、撇笔画相离甚远。这两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中国文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体现出其使用功能是推动中国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汉字书写力求简化的要求,酝酿着新的书体的出现,隶书是这样,草书是这样,章草是这样,小楷也是这样。这是中国文字演化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后,相继出土了一大批东汉时期的竹木简牍以及三国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的石刻《谷朗碑》等,或结构或用笔都与后期的楷书有许多相同之处,已具有非常典型的楷书特征。

  对小楷进行完善,并将其推向崭新高度的是三国时期的钟繇。钟繇(公元151年—公元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汉时官至尚书仆射,对东吴亭侯。钟繇是推动隶书向楷书进行转化的重要人物,他的楷书直接吸取流行于东汉时期民间的一些隶书写法,把一些方正平直、简省易写,同时又区别于汉隶规范的字集中整理、归纳,在保留了篆书圆转易写笔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汉隶“蚕头雁尾”的写法进行改造,促进了楷书横、捺笔画的形态明晰化,从而使楷书的定型向前跨了一步,开辟了一条由隶书向楷书转化的途径。他的代表作《荐季直表》、《宣示表》等,结构扁方,严密自然,除笔法上略有一点儿隶书的笔意外,基本上脱离了汉隶形体。钟繇对楷书书体的变革,不仅开创了魏晋一代书风,而且还对之后的“二王”书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人尊之为“楷书鼻祖”。

  继承和发扬钟繇书风的是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公元307年—公元365年),字逸少,琅玡临沂人,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史称“王右军”。其书法草、楷诸体皆佳,具有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为历代所宗师,被奉为“书圣”。小楷是王羲之书法成就之一,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等。无论是表现风度洒脱,还是追求笔力雄健,都明显洋溢着钟繇书法圆润、古拙、朴茂的气息。更可贵的是他取法于钟,而又有别于钟。与钟繇相比,王羲之的楷书笔法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结体更加稳定成熟,个人风格更加突出。王献之也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书家。他的书法影响虽不及其父,但他的创新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被历代所推崇。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与其父基本相同,一是楷书,二是行书。仅就楷书而言,他能避开其父圆转书风和当时古拙书风的影响,另辟蹊径,创出了力求篆书笔意、英俊豪迈的小楷新风格,如其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表现,对小楷书法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把小楷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自“二王”父子之后,小楷书法虽延续千余年,但继承与创新基本上无出其右者。

  进入南北朝时期,具有记事功能的墓志铭和造像题记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楷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的楷书,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风格多样。同时也开始把魏晋时期的小楷逐渐放大,成为大、中、小多元素的表现形态。可以这样说,南北朝时期是小楷与大、中楷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小楷书法艺术开始从大、中楷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楷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中楷和大楷方面,虽然出现了如欧阳询、颜真卿等一代楷书大家,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楷书成就不是在小楷方面。这个时期,除民间的一些墓志铭还保留一些小楷书法外,最为著名的当属钟邵京的小楷《灵飞经》。

  唐之后至明以前,小楷一直没有得到书法家应有的重视。其间虽书家辈出,如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等,其书法成就,或表现在行书方面,或表现在草书方面,即是楷书也只是表现在大、中楷方面,小楷在社会上的影响,远远比不上其他书体。其中有诸多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以表现为主的时代,小楷的表现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元代的赵孟兆页 曾以日书万字著称,其代表作中不乏小楷精品,其中《汲黯传》最为著名。赵孟兆页 力求恢复古法,从而激活了明代小楷的艺术创作,才使小楷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明代是小楷艺术得以大发光彩的时代,也就是说,自魏晋之后,小楷到明代出现了一次创作高峰。这时期有影响的书家,基本上都在小楷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如王宠、文徵明、祝允明、黄道周等人。他们的小楷,各具个性,大大拓展了小楷艺术的表现力,使得小楷艺术在用笔上、体势上、结构上都精彩纷呈,超越以往,并且对以后的小楷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

  小楷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历代书家所创作的小楷风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今天我们正处在书法艺术空前繁荣发展的时代,探讨和研究小楷书法艺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 Page:
  • 1
Time to create page: 0.09 seconds